发挥技术示范带动作用 促进产业发展农民增收 宜昌近千农民有了技术职称

日期:2025-03-13 07:09来源:三峡日报
责任编辑:李敏打印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田间劳作的“技术农民”逐渐多了起来。3月11日,在“世界猕猴桃原产地”夷陵区雾渡河镇,种植大户李正喜正忙着在田间给猕猴桃树修剪枝条、嫁接换种。“只有把春耕备耕搞扎实了,秋天果子才会有好收成。”李正喜笑着说。

  从建筑工人转行回老家雾渡河镇观音堂村发展猕猴桃,李正喜一直在不断地摸索学习钻研。近年来他通过努力学习,先后考取了3个涉农技能等级证书,2022年获评农业技术人员种植业高级农艺师,负责全镇猕猴桃技术指导并担任区科技特派员以来,帮助200多户果农年增收500万元以上。

  学技术考证书,像李正喜一样有职称的新时代农民,在宜昌大地日益增多。记者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简称市农技中心)获悉,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有56名农民获得高级职称,占全省总数的22.4%。

  2015年,市农业局(现市农业农村局)、市人社局联合在全省率先试点农民中初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工作,2017年在全市范围内铺开。2021年,“宜荆荆恩”区域农民技术人员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及其办公室成立,连续几年开展了四地农民技术人员高级职称评定工作。市农技中心主任邓红军介绍,我市农民职称评定工作开展以来,迄今有1181名高素质农民参加了职称评审,共有966人取得了相应的农民职称,其中初级548人、中级362人、高级56人。

  据了解,我市严格评定农民职称参评对象,主要是农业生产经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技术骨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业社会服务组织技术负责人、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优秀学员等在农村生产一线工作的农民技术人员,以及有一技之长的“土专家”“田秀才”等。围绕乡村振兴,职称评定类别设置种植业、养殖业、农业工程、农业经营管理四大类。评价依据以“论文写在大地上”为导向,注重农村实用人才的实践能力,重点突出生产经营能力、技术成果形成和转化能力、辐射带动能力的评价。

  去年4月,省人社厅、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印发《湖北省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审管理暂行办法》,这是全省首次为农民技术人员制定专门的职称评审办法。该《办法》明确规定:获得农民技术人员职称的人才,可优先纳入区域人才选拔计划,同等条件下,优先入选“头雁”计划等人才支持项目,按规定获得相应经费支持。

  “《办法》的发布实施,不仅是对农民职业地位的认可,更是推动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进一步激发了全市农民申报参评职称的积极性。”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琼表示,下一步,我市将强化引导已有农民技术职称的人员发挥技术示范带动作用,培育更多“会管理、懂技术、善经营、谋发展”的高素质职业农民,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记者揭兴伟,通讯员朱红海、严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