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设施渔业高质量发展新闻通气会
11月8日,“发展设施渔业 打造渔业发展新引擎”宜昌市设施渔业高质量发展专场新闻通气会在城区召开,现场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宜昌渔业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将新发展理念落实到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一起来看具体情况。
“四建”: 筑牢设施渔业发展基础
◆建优水产种业
水产种业是现代渔业的“芯片”,近年来,宜昌水产部门坚持苗种先行,根据设施渔业特点和宜昌本土生物资源,“以养定种”为设施渔业提供优质苗种。在名优品种方面,枝江一尘、长阳兴泉利用低温山泉水育种,实现了加州鲈的反季节、工厂化繁育,年产加州鲈苗种3000多万尾,除保障本地市场供给外,还销售湖南、河南、重庆等外地省市。
中国清江(宜都)鲟鱼谷
枝江腾达生态农业依托华中农业大学梁旭方鳜鱼科研团队,新建工厂化苗种培育车间3000平方米,开展“华康2号”翘嘴鳜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产能由原来的1000万尾提升到4000万尾。
在本地特色品种方面,三江渔业开展长江特色鱼类铜鱼的工厂化繁育技术攻关,孵化率由10%提升至90%,出苗率由20%提升至60%,年产各类规格苗种200多万尾,打造了全国最大的铜鱼繁养基地。
兴山昭君、秭归懋祥齐口裂腹鱼人工繁育填补山区冷水鱼繁育空白。截至目前,全市年繁育鱼苗15余亿尾,年生产大规格苗种4万吨,年产值近10亿元,为宜昌设施渔业名特优养殖打下了坚实基础。
◆建好基础设施
设施渔业是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集约化高密度养殖产业,通过集成现代工程技术、机电设施和生物手段等高新科技成果,利用现代化设备和技术,营造适合鱼类生长繁殖的水体环境。设施渔业根据不同的养殖模式,需要建设相应养殖设施、尾水处理设施和配套设施。
长阳陆基循环水养殖车间
近年来,宜昌市设施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宜昌以池塘“零排放圈养”、流道、陆基圆池、工厂化循环水为主要模式的设施渔业规模达到150万立方米,是“十三五”期末的3倍,总规模位居湖北省前列。 在全市推进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四水共治”要求下,新建的设施渔业基地配套建设相应的养殖尾水处理设施,严控农业面源污染。 鲟鱼作为宜昌的特色产业,基础设施水平全国领先,宜都清江鲟鱼谷项目建成的4.5万平方米的渔光一体室内工厂化鲟鱼养殖车间,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单体室内工厂化鲟鱼养殖车间。
◆建强人才队伍
科技人才是推动现代化设施渔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在市县两级的推动下,宜昌建立了一支结构较为合理、创新能力较强、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
上接“天线”,与省内外行业专家紧密合作,国内知名鲟鱼专家危起伟多次来宜昌指导鲟鱼产业发展,并协助编制《宜昌市鲟鱼产业链规划(2022年-2030年)》。聘请李谷研究员作为首席专家,与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签订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战略合作协议。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多名行业知名教授多次来宜指导并开展合作。还建设了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鲟营养需求与饲料岗位工作站、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保鲜与贮运岗位工作站等院士、专家工作站。
下接“地气”。全市市县乡三级水产技术人员共100多人,长期活跃在生产第一线,是宜昌渔业生产工作的业务骨干和中坚技术力量。市局每年组织基层水产专技人员到江苏、浙江等水产发达地区学习,以提高专业素质,提升服务能力。
◆建响渔业品牌
成熟品牌对于渔业发展具有强有力的带动效应,宜昌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市场主体积极推动宜昌渔业品牌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鲟皇子鱼子酱 挖掘宜昌渔业品牌底蕴。如宜昌是肥鱼的原产地和繁育地。诗人苏轼曾赋诗赞美:“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2014年到2018年间,仅是西坝渔街,就有20多家餐馆,几乎家家都打着长江野生肥鱼的招牌,一年到头顾客盈门。长江实施“十年禁渔”后,宜昌通过发展设施化养殖,打造了一批肥鱼道地食材基地,开展肥鱼品质提升关键技术研究,建立宜昌高品质肥鱼标准体系,助力宜昌打造美食“国际范”。 扩大宜昌渔业品牌影响力。宜昌现有中国驰名商标4个(清江野渔、清江、天宴、天峡)、湖北省著名商标2个(覃姐、老巴王)。鲟鱼子酱品牌有卡维尔、鲟皇子、江之翼、索啵儿等,宜都清江鲟鱼谷、长阳清江鲟龙通过线上引流、线下开设鱼子酱体验店,持续提升鲟鱼子酱品牌影响力。喝宜昌肥鱼汤,吃宜昌鲟鱼子酱已经成为外地游客来宜首选。
“三抓”:增强设施渔业发展动能
◆抓招商引资
坚持实实在在招商、招实实在在的商,市农业农村部门始终将高质量招商引资作为重点来抓。2022年以来,局招商团队先后赴福建、广东、山东、浙江等地开展招商引资,接待外省头部企业来访。
湖北省兴宜鲟鱼养殖及深加工项目效果图
已推动总投资2亿元的宜昌鲟鱼养殖加工及渔旅融合田园综合体项目落户夷陵区,总投资1亿元的友瑞生态工厂化鳗鱼养殖基地落户远安,总投资1.6亿元湖北兴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鲟鱼养殖及深加工项目落户兴山。
◆抓技术提升
科技助力产业发展,市水产部门与水生所、长江所、华中农业大学加强合作,2018年,全市首个池塘“零排放”圈养基地在枝江建成,亩产量是传统池塘养殖的4倍,《绿色高效池塘圈养关键技术研发和模式创建与应用》提名为2024年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零排放”圈养基地
近几年,主持和参与编写的省、市两级地方标准8个,初步建立了不同设施渔业养殖模式的标准化体系,提升了设施渔业标准化养殖水平,《齐口裂腹鱼人工繁殖技术规范》还获评2023年优质省级地方标准。目前,宜昌正在开展的设施渔业新模式新技术试验示范还有工厂化鱼菜共生养殖技术、全自动投饵技术、鱼类暂养提质技术等。新技术、新模式、新设备的运用,必将进一步推动宜昌设施渔业发展。 ◆抓产品品质 宜昌农业部门始终以生态、健康、绿色、安全养殖为理念,着力打造设施渔业高品质水产品养殖基地。研究表明,设施渔业养殖的鱼类没有“土腥味”,吃起来口感更好,与传统养殖相比,其水产品肌肉硬度、弹性、黏聚力、咀嚼度分别提高10%、32%、17%、30%。与鱼肉鲜味有关的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和天冬氨酸等4种氨基酸含量,分别高出12.9%、15.8%、19.7%和25.95%。宜昌正在清江流域示范推广以肥鱼为主要品种的暂养提质技术模式,着力打造清江流域生态鱼舱,重塑“清江鱼”昔日辉煌。
“两聚”:保障设施渔业发展优势
◆聚焦优势品种
宜昌水资源丰富,渔业资源有特色,已经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优势品种。
一是鲟鱼。2023年,我市鲟鱼生物储备量约10000吨,在全国地级市处于领先位置。全市现有登记注册的鲟鱼养殖及加工主体16家,省级现代渔业产业园1个(湖北清江鲟鱼谷),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具备出口资质企业3家。鲟鱼子酱产量180吨,产值8亿元。
首届宜昌肥鱼节
二是肥鱼。“宜昌长江肥鱼”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去年5月,宜昌举办首届肥鱼节,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鮰鱼(肥鱼)美食地标城市”。今年5月,在市农业部门推动下,宜昌市肥鱼协会成立,全市肥鱼养殖、餐饮老板有了自己的“家”。6月,宜昌举办“我在宜昌过端午”2024宜昌端午美食嘉年华暨第二届宜昌肥鱼节活动,肥鱼已逐渐成为宜昌市旅游餐饮的一张金字招牌。预计今年宜昌道地食材示范基地高品质肥鱼产量可达3000吨。除鲟鱼、肥鱼两个优势品种外,宜昌还在推动齐口裂腹鱼、白甲鱼等高经济价值土著鱼类设施化养殖。
◆聚焦产业协同
渔业发展是全产业链的,宜昌渔业坚持产销加结合,一二三产协同推进。 一产方面,近3年争取部省级设施渔业产业资金5000多万元,实现设施渔业规模增2倍。 二产方面,湖北联太、覃姐食品、当阳福美园等水产加工企业对设备提档升级,提升冷链能力,发展精深加工产品。
三产方面,长阳清江鲟龙建成“鲟龙生态园”,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当阳关雎河畔举办多届中华垂钓大赛,正在申报4A级景区。宜都借力三峡千古情景区,推出鲟鱼菜品、卡通玩偶、鱼子酱冰淇淋等爆款产品,提升鲟鱼产业知名度。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正加速推进宜昌设施渔业发展。
在宜昌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目标指引下,宜昌设施渔业不仅实现了量的扩张,更实现了质的提升,有力推动了宜昌渔业转型和绿色发展,预计今年水产品产量突破21.58万吨,同比增长4.0%以上,名优鱼占比达到50%以上。 下一步,宜昌市农业农村局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立足宜昌渔业资源禀赋,按照《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现代设施渔业建设专项实施方案(2023—2030年)》要求,锚定“典范城”“世界级”,扛牢省委、省政府赋予宜昌“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的使命担当,加快发展以设施渔业为代表的渔业新质生产力,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中作出应有典范!
大家关心的问题还有哪些,看看现场解答。
中国新闻网记者提问:宜昌市设施渔业在湖北省各地市州发展一直处于领先水平,设施渔业也在推动清江库区网箱拆除渔业转型上岸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传统养殖相比,当前宜昌发展的设施渔业模式有哪些特点?下一步重点发展方向?
答:宜昌设施渔业发展规模和技术水平在湖北省内处于领先水平,主要分池塘设施化养殖模式和陆基设施化养殖模式。池塘设施化模式包括池塘“零排放圈养”、池塘工程化循环水(流道)两种;陆基设施化模式包括陆基圆池循环水、工厂化循环水(RAS:Recircuilating Aquacuiture System)两种。与传统养殖相比,设施渔业模式都具有养殖密度高、饵料利用率高、养殖品种多样、养殖周期短、捕捞简单、节地节水、生态环保、质量安全可控等优点。以池塘圈养模式为例,相较传统养殖,主要有以下5方面特点。
1.节约养殖用水。适宜密度圈养的水资源消耗量不足1t/kg鱼,不到散养模式的1/5。这得益于圈养池塘无需换水,养殖尾水循环使用,仅在池塘渗漏或蒸发水位降低时适当补充新水即可。(这对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1/4的我国来说,节水意义重大)
2.减少饵料投入。圈养饵料系数比散养饵料系数低0.2以上,大幅减少饲料投入,降低养殖成本。圈养24h增氧,且水体透明度高,优良的养殖水环境提高了鱼类对饲料的吸收利用效率。
3.降低人力成本。圈养模式无需拉网捕捞,大幅减少临时用工数量。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养殖生产区域较为集中,同时正在探索自动投饵技术,可以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劳动效率。
4.增加产出效益。适宜密度圈养后,综合养殖成本下降,单产和单位水面利润率是散养池塘的2-5倍,显著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益。
5.减少环境污染。养殖尾水可循环利用,实现了“尾水零排放,环境零污染”目标,很好地践行了生态环保理念。
下一步,宜昌将充分利用新质生产力推动设施渔业高质量发展。主要做法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装备技术、太阳能技术与现代经营管理方式,发展新型苗种繁育、自动精准投喂、远程监测管控、养殖尾水循环利用等。
荆楚网记者提问:鲟鱼产业是宜昌设施渔业的发展重点之一,在全国地级市中也处于领先水平。未来几年宜昌市农业农村部门在推动鲟鱼产业发展方面准备开展了哪些工作?
答:宜昌鲟鱼产业从上世纪末开始兴起,历经起步摸索、快速发展、转型升级,现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未来几年,宜昌将从以下5个方面着力,进一步完善鲟鱼产业链,探索供应链建设。
1.争取政策支持。紧抓省委领导调研宜昌鲟鱼产业作出明确指示的契机,向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做好汇报争取工作,力争将鲟鱼纳入湖北省特色淡水产品产业链,将宜昌鲟鱼产业纳入全省鲟鱼产业规划重点内容,全力争取政策、项目、资金支持。2022年以来,十堰市设施渔业迅猛发展,现已赶超宜昌,得益于该市出台支持设施渔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为指导和规范宜昌设施渔业发展,助力鲟鱼产业发展提速,市农业部门正在建议市政府尽快出台宜昌市加快发展设施渔业的指导意见。
2.扩大养殖规模。以清江、黄柏河、沮漳河流域为核心区,在遵守国家政策的前提下,按照《宜昌市鲟鱼产业链规划(2022年-2030年)》,招引龙头企业来宜投资建基地、扩规模,实现养殖、加工产能双提升。支持清江鲟鱼谷、清江鲟龙等龙头扩建养殖加工基地、抢占鲟鱼生物资源、扩大梯队鱼规模。
3.提升加工水平。全国知名鲟鱼专家危起伟研究员等正与高新区及宜昌市农业农村局谋划,拟在宜昌综保区筹备成立鲟鱼产业研究院,为宜昌鲟鱼全产业链建设提供强力技术支撑。在巩固提升鲟鱼子酱生产同时,加大鲟鱼肉的综合利用,开发鲟鱼罐头、鲟肉酱、鱼糕、鱼松、鱼肠、鱼丸、鱼面等食品,以及蛋白肽、硫酸软骨素、鲟鱼鱼油等保健品,争取纳入宜昌市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范畴。
4.培育行业龙头。积极争取中央、省渔业发展补助资金等政策项目,加大市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吸纳社会资本入股,以清江鲟鱼谷、清江鲟龙等企业为龙头,厚植鲟鱼产业发展矩阵,力争3年左右时间,培育出省级龙头企业3-5家,创建国家级现代渔业产业园1个,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推动1家鲟鱼企业上市。
5.推动产业融合。支持清江鲟鱼谷、清江鲟龙等主体通过线上引流,线下开设鱼子酱体验店,推广鱼子酱会员制等新型营销模式和业态,拉动国内市场消费,支持清江鲟龙将“卡维尔”打造成中国驰名商标,支持清江鲟鱼谷建设鲟鱼博物馆,深挖“鲟龙”这一特色IP,加大世界鲟龙湾宣传力度,着力打造成宜昌城市新名片。
三峡日报记者提问:农业农村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联合制定的《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和农业农村部制定的《现代设施渔业建设专项实施方案(2023—2030年)》已于2023年发布实施。宜昌农业部门对规划和方案有什么理解,准备开展哪些配套工作?
答:《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和《现代设施渔业建设专项实施方案(2023—2030年)》是未来几年指导全国设施渔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为宜昌设施渔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从淡水养殖来讲,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的重点就是建设池塘和工厂化集约化设施渔业养殖场,建成以生态健康养殖为主的现代设施渔业。宜昌农业部门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配套工作:
1.省级层面。湖北省是淡水水产养殖第一省,至2023年8月,湖北省设施渔业总养殖规模发展到686万立方米,规模居全国第五、中部第一。根据相关部署,省渔业部门正在制定“湖北省设施渔业实施方案”,宜昌市农业部门将积极配合前期工作的开展。在方案正式实施后,宜昌将严格按照方案要求,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
2.市级层面。设施渔业是宜昌设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产产业链也是市农业八大产业链之一。市农业农村局前期邀请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结合宜昌实际制定《宜昌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现初稿已完成。规划中对宜昌设施渔业的重点发展区域、重点发展品种等进行了明确。后期,农业部门也将根据部省市有关要求,制定宜昌设施渔业发展方案。同时,市农业部门也将建议市相关部门及各县市在制定规划时将设施渔业发展纳入。
3.行业层面。2022年,《宜昌市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规划(2022-2035)》制定发布,提出发展池塘“零排放”圈养模式、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等设施渔业养殖模式。在宜昌市水产产业链专项资金支持下,宜昌市水产部门邀请行业专家制定《宜昌市鲟鱼产业链规划(2022年-2030年)》。市水产部门将在前期开展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摸清宜昌设施渔业发展基础条件,并根据相关规划和方案要求,推动宜昌设施渔业发展跃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