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成果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

日期:2025-06-05 17:21来源:宜昌发布
责任编辑:李敏打印

  6月5日,2025年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成果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在长阳城发(后山)智慧光储超充示范站召开,现场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贾利涛     宜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李   杨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李黄强     国网宜昌供电公司总工程师、党委委员

  ●主持人

  郝灵灵     宜昌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和对外宣传科科长

  本次发布会主题为“充满”民生幸福,“桩点”美好生活,宜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国网宜昌供电公司分别做新闻发布。

宜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十三五”中后期以来,随着宜昌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一度滞后的矛盾曾经较为突出,为此宜昌市提前谋划、主动作为,在政策支持、体系建设和营商环境三方面发力,确保车桩相宜发展。

  ➤率先在全省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

  为科学制定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目标任务,市发改委先后发布了《宜昌市“十四五”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宜昌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布局规划》。为规范充电桩建设,市住新局、市发改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住宅小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的通知》,市交通运输局出台《宜昌市普通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三年实施方案(2023—2025年)》等。为满足人民群众对更美好、更便捷的充电服务需求,市政府出台《宜昌市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

  ➤加快构建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市发改委按照适度超前、快慢结合的总体建设目标,从市中心城区2公里范围内有桩,到目前1公里范围内充电场站不低于2座,从县城城区、乡镇全覆盖到全市540个行政村充电桩建设,实现乡村充电桩6公里内全覆盖。2025年全市计划新建农村充电桩300台,以进一步加密农村充电网络,同时重点围绕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建设充电桩,作为高速公路充电桩的补充,以满足新能源车出行需求,实现新能源车出得了城、下得了乡、进得了村,真正解决新能源车主的充电焦虑。

  ➤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先行试点

  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各县市区结合自身特点,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先行先试,比如西陵区、伍家岗区等中心城区开展智能有序充电探索,远安县、夷陵区、猇亭区提前布局电动重卡充换电设施,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在住宅小区开展充电桩便捷报装试点,宜都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联合开展全国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建设,欣旺达宜昌基地光储充放检智慧驿站项目被列入全省新能源汽车与车网融合互动规模化应用重点项目。各县市区在不同领域取得了一定经验,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示范和借鉴。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近年来,长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将百姓关注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民生增十位的重要抓手,通过构建“三个三”工作机制,着力化解群众“充电难、充电贵、充电远”的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龙舟坪镇2024年成功入选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国家级试点乡镇,新建公共充电桩数量位居全市山区县首位;长阳被纳入2025年国家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名单,正在加快建设“县、镇、村”三级全覆盖的充电服务网络。

  ➤实施“三方联动”建设机制

  建立以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政企协同的建设机制,强化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一是政府聚力。推行“一件事一次办”的极简审批模式,充电设施备案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线上办结率达100%;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为9家市场运营主体落实奖补资金百余万元。二是国网助力。由县国网公司负责,开展电网承载能力专项评估,积极实施配电线路升级、变压器扩容等电网增效工程,完成40个村级充电站低压改造工程建设,有效提升电力供应能力。三是企业发力。以县城发集团、金路公司为投资建设主力,积极引导13家民营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形成多元化投资运营格局。鼓励私人充电桩共建共享,完善充电服务网络“最后一公里”。

  ➤优化“三地贯通”空间布局

  聚焦“城区、路网、乡村”三大运营场景,构建多层次充电服务体系。一是城区提质扩面。以商区综合体、写字办公楼、文旅集散中心等人口密集的高频用能场景为重点区域,布设60kW智能快充桩群,实现60分钟快速补能;二是路网强链补链。构建“高速—国道—县乡道”三级充电路网,在高速服务区设立120kW快充站,沿国省道交通枢纽布设60kW充电站,县乡道补充完善路网补能薄弱区,实现50公里内有效覆盖,保障群众出行无忧;三是镇村共治共享。“建设”“运营”两手抓,加强40个农村充电设施建设试点的日常运维,重点解决剩余104个行政村充电设施空白问题,截至目前,建成全县农村充电设施513个。

  ➤打造“三大提升”服务体系

  提质增效,优化服务体验,重点推进三大提升工程。一是安全再提标。严格执行国家及省、市充电设施安全管理规程,督促建设企业落实有关选址、施工和设备选型等安全管理要求;二是技术再提升。积极探索全液冷群充、智能有序充电、光储充一体化等充电新技术,规划布局5套720kW全液冷群充终端。建设城发后山智慧光储超充示范站,可离网自动切换“微电网”设计,年发电量5.8万度,有效降低充电设施用电成本;三是服务再提效。按照“便民惠企”的原则,实行“峰谷电价”让利用户,对集中式充换电设施免收容量电费,确保收费规范合理。

国网宜昌供电公司

  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充电需求剧增。国网宜昌供电公司作为服务和保障民生的能源央企,在市发改委的统筹指导下,不断完善电网网架,系统优化充电设施布局,大力推进市、县、乡、村充电设施建设,积极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科学规划,助力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

  聚焦“双碳”目标,将电网规划与市政府产业政策深度融合,精准实施配电“网格化”升级改造。近三年来,累计投资16亿元,新建线路2264公里,增加配电变压器1825台,全力满足居民充电桩及充电设施市场主体的报装接电需求。截至5月底,全市电网共接入充电场站5400座、居民充电桩2.3万个。今年1-5月充电电量1.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近一倍。电网的不断完善为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统筹布局,实现充电设施网络全面覆盖

  国网宜昌供电公司根据市发改委发布的充电设施建设规划,推进宜昌交通向电气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增强重点区域充电服务能力。在城区发展大道建成集变电站、充电站、换电站、数据中心、光伏发电“五站合一”的综合体充电站,打造三峡机场交通枢纽充电示范站,建设全市首个磷矿重卡充电站。累计投运充电站362座,配套与交通主干道相匹配的“三纵三横”智慧充电网,不断完善乡镇、园区、景区充电网络,年均提供充电服务145万次,形成了十分钟城市充电圈。

  ➤主动服务,推动住宅小区充电设施建设

  国网宜昌供电公司与发改委、住新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住宅小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的通知》,自2023年8月起对新受理的住宅小区项目,将车位100%预留充电容量纳入建设标准。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办电流程,实施“三零”“三省”服务,累计为2.3万居民、2019个小区充电市场主体实行“零费用”接电。针对容量受限的社区,免费安装有序充电桩1014台,推行“社区分时共享”,破解住宅小区充电难题。

  ➤精益运维,保障充电设施运行可靠

  应用一体化装配快充站、高速移动充电仓,不断完善各种场景的充电解决方案。搭建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全量接入全市12家规模以上市场主体的充电场站,形成充电一张网,为政府提供全口径运行数据和决策服务,为市场主体提供运营分析和故障诊断,设备可用率保持在99%以上。同时,根据市发改委的统一安排,承接了430台偏远乡村充电桩的基础运维服务,履行乡村充电服务“兜底”责任。

  充电设施是交通与能源融合的纽带,也是推动电动汽车发展的物质基础。下一步,国网宜昌供电公司将继续积极服务全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对接发改、交通等部门,在充电公共平台上完善“充电热力图”,实时分析车流量与充电设施利用率等情况,为“十五五”充电设施规划建设提供决策支撑。二是根据全市充电设施规划建设和个人充电设施需求,同步完善电力网络基础建设,为各类市场主体和个人充电设施高效接入提供保障。三是积极响应国家工信部、发改委等五部门关于2025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要求,以构建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乡村居民出行体系为目标,持续优化乡村新能源汽车应用配套环境,积极扩大新能源汽车在乡村的消费和应用。

  大家关心的问题还有哪些,看看现场解答。

  宜昌发布记者提问:请市发改委介绍当前宜昌市充电桩建设情况。

  答:经过各方多年的共同努力,宜昌市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十四五”以来,以年均96.05%的速度呈几何增长,截至2025年5月底,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77000辆,充电桩总量35074个,车桩比达2.19:1,充电桩数量一直稳居全省第二。

  下一步,市发改委将继续认真落实《宜昌市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实现建设改造充电桩5万个,车桩比达到2:1。

  重点从四个方面进一步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构建充换电服务监管"一张网" 。完善宜昌城市大脑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构建全市充电服务一张网,实现“一网通查、一键导航、共享服务”。二是补齐县域充电基础设施短板。宜都市和长阳自治县将认真落实全国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建设的各项工作,其他县市区将全面推进农村充电桩建设,实现建有充电基础设施的行政村比重达60%。三是加快电动重卡充电设施建设。围绕磷矿产区、重点港口、工业园区、交通干线等重点区域,谋划电动重卡充换电站4座,满足电动重卡补能需求,促进电动重卡推广使用。四是强化充换电设施电网支撑能力。结合宜昌市“十五五”电力发展规划编制,将充换电设施电力需求纳入规划,将充电设施配套电网改造纳入城市更新规划,农村电网建设按每村120千伏安预留充电桩容量。

   三峡日报记者提问: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一直被纳入县级十大民生工程,围绕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长阳做了哪些工作?

   答:长阳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连续两年纳入县级重点民生实事,全力保障群众绿色出行需求。

  一、充电设施更完善。全县建成1061个充电桩,实现居家、出行和办公充电桩100%覆盖。如在江天一色、坤孟金园、丹水尚城、清江山水等居民小区配备43个充电桩;在县政府综合大楼、清江中学等97处办公区域建成投运245个充电桩;在高家堰服务区建成2座换电站,26个换电工位;在后山、杨家湾、锦程家园等40处公共停车场投运88个充电桩,实现月均服务超22000车次。

  二、错峰用电更省钱。鼓励群众在午间12~14时和夜间0~6时段错峰用电,电价低至0.8元/度,较平段每度电节约0.23元,让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国家电价优惠。同时通过e充电、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公共平台,实时公开充电收费标准,以供群众选择距离近、价格低的充电站。

  三、充电服务更多元。引导企业建设“一站式便民驿站”,将以前单一充电功能升级成集充电、换电、休息、便利店、洗车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充电便民驿站,让群众在充电过程享受多元服务。

   中国网记者提问:请问个人充电桩如何报装接电。

  答:如果是在居民住宅区固定车位安装个人充电桩,可通过“网上国网APP”,进入充电桩专栏,依据提示依次上传五项资料,分别为:一是申请人有效身份证明,二是固定车位产权证明(或固定车位一年以上长期租赁证明),三是物业出具允许施工证明材料(无物业管理小区由业委会或居委会出具),四是购车证明(购车发票、购车合同、购车意向书、行驶证等之一),五是充电桩使用说明书或出厂证明文件(充电桩具备有序充电控制策略执行和功率调节功能),即可足不出户免费办理自用充电桩业务。

  对于农村自建房,因为无物业管理,提供当地村委会出具的允许施工充电桩的证明材料或者安全施工承诺书即可。

  若在办理申请用电时,暂时无法提供全部资料,只要就近营业厅提供申请人有效身份证明,即可办理用电申请,剩余资料在客户经理上门服务时提供。对于无电力配套工程的将在5个工作日、有电力配套工程的15个工作日内完成从申请到接电的全流程服务。同时也建议个人用户在办理时选择充电分时电价,在谷段(23:00—次日7:00)时间充电,电价在平段的基础上(0.58元/千瓦时)上再降低0.15元/千瓦时,降低充电成本。